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
2024
届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
数学试题
考试范围:第一章
——
第四章;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Ⅰ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所有的矩形都是正方形
B.
集合
与集合
表示同一集合
C.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
,
2.
设
,则
“
”
是
“
”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已知
是奇函数,则
(
)
A.
B.
C.
0
D.
1
4.
已知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
,当
时,函数
取得最小值,则
(
)
A.
B.
C.
D.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锐角
的大小如图所示,则
(
)
A
B.
2
C.
D.
3
6.
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
的图象,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
筒车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水利灌溉工具,既经济又环保,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用图
1
描绘了筒车的工作原理
.
假定在水流稳定的情况下,筒车上的每一个盛水筒都做匀速圆周运动
.
将筒车抽象为一个
几何图形(圆),筒车的半径为
2m
,筒车的轴心
O
到水面的距离为
1m
,筒车每分钟按逆时针转动
2
圈
.
规定:盛水筒
M
对应的点
P
从水中浮现(即
时的位置)时开始计算时间,设盛水筒
M
从
运动到点
P
时所用时间为
t
(单位:
s
),且此时点
P
距离水面的高度为
h
(单位:
m
)
.
若以筒车的轴心
O
为坐标原点,过点
O
的水平直线为
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图
2
),则
h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为(
)
A.
,
B.
,
C.
,
D.
,
8.
已知
,
,
,则(
)
A.
B.
C.
D.
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
,有错选的得
0
分.)
9.
已知函数
(
且
)的图象过定点
,且角
的终边经过
,则(
)
A.
B.
C.
D.
10.
已知函数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的最小正周期为
B.
C.
是
图象
一条对称轴
D.
将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11.
已知
a
,
b
,
c
分别是
三个内角
A
,
B
,
C
的对边,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
,则
或
B.
若
,则
为锐角三角形
C.
若
,则
是等腰三角形
D.
若
,
,
分别表示
,
的面积,则
12.
已知定义在
上的函数
,其导函数
的定义域也为
.
若
,且
为奇函数,则(
)
A.
B.
C.
D.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3.
已知
,则
______
.
14.
已知幂函数
在
单调递减,则实数
_________
.
15.
已知锐角
,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
,则
a
的取范围是
___________
.
16.
已知函数
,
,
,在
内恰有两个极值点,且
,则
的所有可能取值构成的集合是
__________
.
四、解答题(共
70
分)
17.
命题
p
:
“
,
”
,命题
q
:
“
,
”.
(
1
)
当
p
为假命题时,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2
)
若
p
和
q
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命题,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18.
已知函数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且图中的
.
(
1
)
求
的解析式;
(
2
)
判断函数
在
上的零点个数,并说明理由
.
19.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
已知
.
(
1
)求角
A
的大小;
(
2
)求
的取值范围
.
20.
已知函数
.
(
1
)
求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
(
2
)
将函数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再将得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横坐标不变,再将得到的图象向下平移
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的图象.若函数
在
上的零点个数为
,求
的取值范围.
21.
如图,已知平面四边形
存在外接圆,且
,
,
.
(
1
)
求
的面积;
(
2
)
求
周长的最大值.
22.
已知函数
.
(
1
)
若
,求
的单调区间;
(
2
)
讨论
零点情况.
高三数学试题
第
Ⅰ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
是(
)
A.
所有的矩形都是正方形
B.
集合
与集合
表示同一集合
C.
是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
,
【答案】
C
【解析】
【分析】由正方形与矩形的概念可判定
A
项,由描述法的概念可判定
B
项,由平方的性质结合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定
C
项,由配方法可判定
D
项
.
【详解】对于
A
项,所有长宽不等的矩形都不是正方形,故
A
错误;
对于
B
项,由描述法的概念可知集合
与集合
分别表示点的集合与数的集合,
显然不表示同一集合,故
B
错误;
对于
C
项,由
,不满足充分性,若
则
,满足必要性,故
C
正确;
对于
D
项,
,故
D
错误
.
故选:
C
2.
设
,则
“
”
是
“
”
成立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分析】根据对数函数的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原卷全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