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考备考资源 高考语文

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原卷全解析版)免费下载

2022 试卷 山东 三模考试 DOCX   9页   下载284   2024-04-01   浏览208   收藏177   点赞128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原卷全解析版)免费下载 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原卷全解析版)免费下载 第2页
剩余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山东省 济宁市 2022 届 高三下学期 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三模)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 答案标号。 回答非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一 : 关于新子学 的讨论到目前为止依然只是学术界的一个 “ 话题 ” ,而没有多少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现。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在于没有人 给予新子学 以准确的界定,从而使得学者们无法立足 于新子学 概念建构 出新子学 。 立足于传统的子学概念, 新子学应该 有两层含义。当子学 “ 指先秦至汉初诸子百家学术之总称 ” 时, 新子学 就应该指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也即指当今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当子学 “ 指研究诸子思想的学问 ” 时, 新子学 就应该指当今学者研究先秦诸子乃至历代诸子的学问。 然而,仔细考究上述 关于新子学 的定义,又似有不妥之处。如果 把新子学界 定为前者,那么,不仅立足于中国哲学、中国思想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建构出的哲学和思想 属于新子学 ,立足于西方哲学、西方思想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建构出的哲学和思想也 属于新子学 。这样, 新子学 就不仅有可能失去 “ 中国底蕴 ” ,还有可能失去 “ 中国特色 ” ,从而成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多少本质关联的东西。如果 把新子学界 定为后者,就没有多少学术价值。因为当今这种学术已经相当成熟,相关成果已经很多,根本不需要 用新子学来 概括,更不需要建立这样的学问。 回过头来看, 用新子 学 指称当今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的学术,指称当今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这个定义虽然不妥,但是如果我们从 “ 中国底蕴 ”“ 中国特色 ” 的角度对其稍作限定, 把新子学界 定为当今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历代诸子的哲学和思想所建构的哲学和思想,就比较合理了。这可以说是广义 的新子学 概念。考虑到传统的子学概念中的 “ 子 ” 一开始是指先秦至汉初诸子, 把新子学界 定为当今中国哲学家、思想家立足于先秦至汉初诸 子的哲学和思想所建构的哲学和思想,也是比较合理的。这可以说是狭义 的新子学 概念。从学术界已有的 关于新 子学 的讨论成果来看,狭义 的新子学 概念更易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可以说,先秦至汉初诸子之学是后世历代哲学家、思想家建构其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大体决定了后世哲学和思想的基本走向。于是, “ 回到先秦至汉初诸子 ” ,成为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哲学家们和思想家们建构新哲学、新思想的统一模式或者说路径。如:魏晋玄学家通过解读《老子》《庄子》《周易》而建构出兼具儒道特色的新道家 —— 玄学;宋明理学家通过解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等建构出宋明时期的新儒学 —— 理学。现代新儒家学者同样主要是通过解读先秦儒家的著作来 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儒学,即便冯友兰先生声称接着程朱理学讲,他也主要是在借鉴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再借鉴程朱理学,并接着程朱理学讲的。而且,程朱理学本来也是从先秦儒学而来。基于此, 狭义新子学 的界定,就不仅是比较合理的,还是有历史根据的。还可以将这部分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 纳入新子学 之中去,充分激发这部分哲学家、思想家 建构新子学 的热情, 使得新子学 的建构有较为坚实的现实基础。 ( 摘编自陆建 华《 “ 新子学 ” 随想》) 材料二: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探究朱子理学跨时空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至少有以下看点。 对 “ 四书 ” 的 “ 集注 ” 和 “ 序定 ” 均属朱熹首创。在 “ 集注 ” 的同时,朱熹按 “ 学论孟庸 ” 的次第,对研习 “ 四书 ” 作了排定, “ 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 ” 。注释 “ 四书 ” ,朱熹首推《大学》的 “ 三纲领 ” ,此说要求把人性的 “ 本善 ” 发扬出来,并不断自新,以求达到完美,阐明了儒家做人的基本态度和理想追求。 朱熹注释 “ 四书 ” 博采众长,他认为 “ 儒释道合流 ” 应是 “ 守儒学正统,融百家之说 ” ,并非平分秋色。朱子理学以孔孟为主体, 开思想 包容之先河,形成了主流文化与宗教以及外来学说中国化的糅合机制,孕育出一个向心型的中华文化共同 体。该机制和共同体直至影响到近现代中国对世界各种先进思潮的引进、吸收,意义重大。 朱熹呼吁 “ 存理灭欲 ” ,主要目的在于遏制权贵搜刮民脂民膏和过度奢靡。虽然 “ 存理灭欲 ” 不可能在专制社会里得到真切落实,但是能在一定范围内对官僚阶层产生心理上的戒惧,节制其贪腐的任性,实际上保护了民利。可见,从孔子到朱熹的儒家传统,在其倡导之时,就包含着强烈的社会批评精神和社会监督意义。 《朱子家训》以治国大义开篇,旨在教化社会全员,并非专对朱氏族人。其首句即 “ 君之所贵者
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题(原卷全解析版)免费下载
下载提示

新考试网是中小学教学与考试资源共享平台,是专业考试服务的门户网站。

您的下载是我们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不竭动力。

友情提醒:文档排版精美,因网站程序语言问题会导致文档预览与实际文档的排版不一致情况出现,请忽视。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