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单元
圆柱与圆锥
1.
圆柱
第
2
课时
圆柱的认识
(
2
)
【教学目标】
1
、
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
想象
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出示
一些圆柱形
建筑物
以及其他圆柱形物品图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例
2
:圆柱的侧面展开
(
1
)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
2
)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
3
)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
做第
19
页“做一做”习题。
2.
做第
20
页练习三的第
2
~
5
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教学
反思
】
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圆柱形,给学生一个震撼,了解圆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都是感性认识,而课堂教学是对圆柱体进行理性的认识。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
,
自我发现和掌握圆的柱的基本特征,
是本节课的主题。过后组织学生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
个环节组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
初步感知圆柱特征,
是直观感知层面的活动中,
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
再把
圆
柱放在平面上来了解,
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第2课时 圆柱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