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国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
(
2023
山东
卷
)
1956
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
“
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
……
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
”
毛泽东强调的是(
)
A
.
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
.
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
.
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
.
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2
.
(
2022
重庆
卷
)
1949
年
11
月
30
日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军管会在接管城市时明确要求:对旧政权人员一概不许称伪人员,对企业生产机关必要时可冠以
“
原
”
字,对学校除需要更改名称的外,仍称原名。这些要求(
)
A
.
体现了民主集中的工作原则
B
.
贯彻了团结建国的精神
C
.
落实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
D
.
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要
3
.
(
2023
全国
卷
)图
1
、图
2
分别为
1955~1956
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A
.
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
.
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
.
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
.
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
.
(
2022
河北
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据统计,
1949—1959
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
750
多部,如《列宁在十月》《科学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观众约
19
亿人次。这一现象说明(
)
A
.
“
一边倒
”
方针推动中苏全面交流
B
.
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C
.
“
双百
”
方针的贯彻丰富人民生活
D
.
“
一五
”
计划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
5
.
(
2022
福建
卷
)
1952—1981
年中国工业产值及其变动如下图所示。该图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
A
.
工业发展重心的倾斜
B
.
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雄厚
C
.
工业区域格局的转变
D
.
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6
.
(
2022
福建
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农村扫盲工作陆续展开,如山西省部分农民
“
春天下种分散学,夏天锄苗地头学,秋天放假自己学,冬天大搞
基建工地学
”
。由此可见,扫盲工作的开展(
)
A
.
改变了农业耕作方式
B
.
发展了农村义务教育
C
.
适应了农村生产特点
D
.
结合了农业技术推广
7
.
(
2021
天津
卷
)
1962
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
1963
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
26.7%
、
20.1%
和
22.5%
。这反映了我国
(
)
A
.
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
B
.
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
C
.
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D
.
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
8
.
(
2023
海南
卷
)
2018
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
“
五六七八九
”
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
60%
以上的
GDP
、
70%
以上的技术创新、
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90%
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
A
.
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
.
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
.
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
.
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9
.
(
2023
湖北
卷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
15
年漫长历程。
1986
年,中国正式提出
“
复关
”
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
1992
年
10
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C
.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
.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0
.
(
2023
全国
卷
)
1981
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
70%
,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
30%
,上交剧院
10%
,其余根据
“
按劳分配
”
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
A
.
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
.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
.
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1
.
(
2022
河北
卷
)
1982
年
4
月,邓小平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阐述了中国政府对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6
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调研小组,该小组拟定了十二条政策,其主要精神是恢复主权、制度不变、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为中英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奠定了基础。材料集中反映了(
)
A
.
香港问题是殖民侵略的产物
B
.
中英希望和平解决香港问题
C
.
“
一国两制
”
的基本国策得到切实执行
D
.
中国初步形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具体方案
12
.
(
2023
山东
卷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03
年,提出
“
睦邻、安邻、富邻
”
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
“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
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
“
亲、诚、惠、容
”
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七、中国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创新真题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