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小学同步资源 小学数学 同步备课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4.数学思考第2课时 数学思考(2)(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人教版 全国 教案 2024 探索规律 六年级下 DOCX   6页   下载3316   2024-02-05   浏览91   收藏641   点赞2866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4.数学思考第2课时 数学思考(2)(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1页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4.数学思考第2课时 数学思考(2)(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2页
剩余3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 6 单元 整理和复习 4. 数学思考 第 2 课时 数学思考( 2 ) 【教学目标】 1. 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列表等直观手段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2.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排除法判断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警察叔叔破案的影片吗?警察叔叔根据一些线索进行推理,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你们想不想进行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1. 课件出示简单的推理问题,学生回答。 ( 1 )小红和小明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小红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他们两人究竟各拿什么书? 学生: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的是数学书。 ( 2 )小红、小丽、小刚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小丽拿的什么书? 学生:根据小红和小刚说的话可知小刚拿的是社会书,小丽拿的是数 学书。 2. 小结: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得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准确的推理判断。 二、复习讲授 课件出示例 2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 2 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 A 、 B 、 C; 第二次有 B 、 D 、 E; 第三次有 A 、 E 、 F 。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 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这里的 A 、 B 、 C 、 D 、 E 、 F 分别表示 3 个班的 6 位班长,每班有 2 个班长,每次开会,每班只有 1 位班长参加。 3. 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 A 、 B 、 C ,说明 A 不可能和谁同班?组织学生议一议,并进行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 A 不可能和 B 、 C 同班。 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 A 、 B 、 C ,说明 A 只能和谁同班?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 A 只可能和 D 、 E 、 F 同班。 4. 教师:第二次有 B 、 D 、 E ,第三次有 A 、 E 、 F, 这些条件又说明了什么?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5. 教师:看了这些条件你有何感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么复杂的条件一目了然呢?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试一试。 课件展示问题: 用数字“ 1 ”表示到会,用数字“ 0 ”表示没到会,填写下表: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填写。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投影仪)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教师: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指名学生答一答,并进行集体评议。(板书: A 、 D 同班, B 、 F 同班, C 、 E 同班) 6. 教师:如果不用列表,能直接根据条件推理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上面的推理过程用了“排除法”。 三、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二第 6 、 7 题。 ( 1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 2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 3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 4 )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并进行集体教学。 ( 5 )全班齐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就本节课的内容而言,学生之前尽管已经接触了比较多的数学广角知识,但前后的知识联系看起来并不紧密,不过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却是一贯的:都强调数形结合,都强调合作探 究 与交流,也都强调策略与方法的优化等,尤其是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鉴于此,本课在设计时,我就比较注重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将思维充分调动起来,重视“说”的过程,在“说”的过程的基础上再进行对比交流和优化,并相应渗透数学化的思想,体悟数学的简洁美。学生只有在借助表格说思路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其价值,才会认同,才会自觉加以运用。这种运用的目的是对方法的认同,并非要在一节课中做对太多的推理题,这也不现实,因为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毕竟,严密的推理尤其是信息条件比较复杂的推理更是挺费时间的。如果学生能在课后对推理知识有比较高的热情,并且在以后遇到同类问题能够想到运用这种方法去尝试解决,应该说就已经达到了本课的基本目标。 纵观全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在于充分体现了浓浓的“数学味”:通过直观教学,数形结合,以简驭繁,让学生的探究有目标,学生的思考有深度,学生的交流有实效,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认识更深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确有提高。 我的困惑是对教材中表格的处理,是否该发放给学生?如果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能顺利达到同样的目的吗?如果直接发送,是不是前功尽弃?又是否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
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4.数学思考第2课时 数学思考(2)(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下载提示

新考试网是中小学教学与考试资源共享平台,是专业考试服务的门户网站。

您的下载是我们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不竭动力。

友情提醒:文档排版精美,因网站程序语言问题会导致文档预览与实际文档的排版不一致情况出现,请忽视。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