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考备考资源 高考数学

解析几何运算处理技巧(学案)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全国 2024 题集 三轮冲刺 平面解析几何 DOCX   4页   下载330   2024-03-11   浏览242   收藏41   点赞294   评分-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解析几何运算处理技巧(学案)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第1页
解析几何运算处理技巧(学案)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第2页
剩余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解析几何 运算处理技巧 考点一 回归定义,以逸待劳 回归定义的实质是重新审视概念,并用相应的概念解决问题,是一种朴素而又重要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既是有关圆锥曲线问题的出发点,又是新知识、新思维的生长点.对于相关的圆锥曲线中的数学问题,若能根据已知条件,巧妙灵活应用定义,往往能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 典例 ]  如图, F 1 , F 2 是椭圆 C 1 : + y 2 = 1 与双曲线 C 2 的公共焦点, A , B 分别是 C 1 , C 2 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边形 AF 1 BF 2 为矩形,则 C 2 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 解题观摩 ]   由已知,得 F 1 ( - , 0) , F 2 ( , 0) , 设双曲线 C 2 的实半轴长为 a , 由椭圆及双曲线的定义和已知, 可得 解得 a 2 = 2 , 故 a = . 所以双曲线 C 2 的离心率 e = = . [ 答案 ]   D 本题巧妙运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建立 | AF 1 | , | AF 2 | 的等量关系,从而快速求出双曲线实半轴长 a 的值,进而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大大降低了运算量.     [ 对点训练 ] 1. 如图,设抛物线 y 2 = 4 x 的焦点为 F ,不经过焦点的直线上 有三个不同的点 A , B , C ,其中点 A , B 在抛物线上,点 C 在 y 轴上,则 △ BCF 与 △ ACF 的面积之比是 (    ) A. B. C. D. 解析: 选 A  由题意可得 = = = = . 2 .抛物线 y 2 = 4 mx ( m > 0) 的焦点为 F ,点 P 为该抛物线上的动点,若点 A ( - m, 0) ,则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 . 解析: 设点 P 的坐标为 ( x P , y P )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 | PF | = x P + m ,又 | PA | 2 = ( x P + m ) 2 + y = ( x P + m ) 2 + 4 mx P ,则 2 = = ≥ = ( 当且仅当 x P = m 时取等号 ) ,所以 ≥ ,所以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考点二 设而不求,金蝉脱壳 设而不求是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手段,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变式和整体思想的应用.设而不求的灵魂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使运算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设出相应的参数,利用题设条件加以巧妙转化,以参数为过渡,设而不求. [ 典例 ]   已知椭圆 E : + = 1( a > b > 0) 的右焦点为 F (3 , 0) ,过点 F 的直线交 E 于 A , B 两点.若 AB 的中点坐标为 (1 ,- 1) ,则 E 的标准方程为 (    ) A. + = 1 B. + = 1 C. + = 1 D. + = 1 [ 解题观摩 ]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 则 x 1 + x 2 = 2 , y 1 + y 2 =- 2 , ① - ② 得 + = 0 , 所以 k AB = =- = . 又 k AB = = ,所以 = . 又 9 = c 2 = a 2 - b 2 , 解得 b 2 = 9 , a 2 = 18 , 所以椭圆 E 的方程为 + = 1. [ 答案 ]   D (1) 本题设出 A , B 两点的坐标,却不求出 A , B 两点的坐标,巧妙地表达出直线 AB 的斜率,通过将直线 AB 的斜率 “ 算两次 ” 建立几何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2) 在运用圆锥曲线问题中的设而不求方法技巧时,需要做到: ① 凡是不必直接计算就能更简洁地解决问题的,都尽可能实施 “ 设而不求 ” ; ② “ 设而不求 ” 不可避免地要设参、消参,而设参的原则是宜少不宜多.     [ 对点训练 ] 1 .已知 O 为坐标原点, F 是椭圆 C : + = 1( a > b > 0) 的左焦点, A , B 分别为 C 的左、右顶点. P 为 C 上一点,且 PF ⊥ x 轴.过点 A 的直线 l 与线段 PF 交于点 M ,与 y 轴交于点 E ,若直线 BM 经过 OE 的中点,则 C 的离心率为 (    ) A. B. C. D. 解析: 选 A  设 OE 的中点为 G ,由题意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 ( x + a ) , 分别令 x =- c 与 x = 0 得 | FM | = k ( a - c ) , | OE | = ka , 由 △ OBG ∽△ FBM ,得 = , 即 = , 整理得 = ,所以椭圆 C 的离心率 e = . 2 .过点 M (1,1) 作斜率为- 的直线与椭圆 C : + = 1( a > b > 0) 相交于 A , B 两点,若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椭圆 C 的离心率等于 ________ . 解析: 设 A ( x 1 , y 1 ) , B ( x 2 , y 2 ) ,则 ∴ + = 0 , ∴ =- · . ∵ =- , x 1 + x 2 = 2 , y 1 + y 2 = 2 , ∴ - =- , ∴ a 2 = 2 b 2 . 又 ∵ b 2 = a 2 - c 2 , ∴ a 2 = 2( a 2 - c 2 ) , ∴ a 2 = 2 c 2 , ∴ = . 即椭圆 C 的离心率 e = . 答案: 考点三 巧设参数,变换主元 换元引参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特别是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不等式问题等,利用换元引参使一些关系能够相互联系起来,激活了解题的方法,往往能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 常见的参数可以选择点的坐标、直线的斜率、直线的倾斜角等.在换元过程中,还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防止扩大或缩小原来变量的取值范围或改变原题条件. [ 典例 ]  设椭圆 + = 1( a > b > 0)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A , B ,点 P 在椭圆上且异于 A , B 两点, O 为坐标原点.若 | AP | = | OA | ,证明直线 OP 的斜率 k 满足 | k | > . [ 解题观摩 ]
解析几何运算处理技巧(学案)高中数学思想方法专题
下载提示

新考试网是中小学教学与考试资源共享平台,是专业考试服务的门户网站。

您的下载是我们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不竭动力。

友情提醒:文档排版精美,因网站程序语言问题会导致文档预览与实际文档的排版不一致情况出现,请忽视。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QQ
微信
扫一扫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