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
1
.
(
2023
浙江
卷
)春秋战国时期,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
。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
“
海内为郡县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的局面,这表明(
)
A
.
分封制度的终结
B
.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C
.
宗法制度的湮灭
D
.
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
2
.
(
2023
海南
卷
)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
(注:
①—⑦
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A
.
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
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
C
.
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
D
.
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3
.
(
2023
湖南
卷
)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
A
.
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
B
.
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
C
.
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
D
.
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
4
.
(
2022
重庆
卷
)唐代宗始设枢密使,
“
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
”
。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
)
A
.
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B
.
类似皇帝秘书机构
C
.
地位在中书省之上
D
.
下属机构较为完备
5
.
(
2023
浙江
卷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
“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
。唐初,三品以上高官
“
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
”
,唐太宗特地下诏
“
禁卖婚
”
,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
“
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
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
.
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
.
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
.
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
.
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6
.
(
2022
江苏
卷
)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
“
能书会计
”
和
“
颇知律令
”
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
A
.
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
.
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
C
.
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
.
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
7
.
(
2021
湖北
卷
)明代继承前代
“
以例辅律
”
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
“
例
”
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
“
成案
”
提升为
“
现行则例
”
。此举
(
)
A
.
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
.
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
C
.
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
.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8
.
(
2023
浙江
卷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
.
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
B
.
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
.
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D
.
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9
.
(
2021
重庆
卷
)如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
“
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长对照图
”
。它反映出
(
)
A
.
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
.
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
.
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
.
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10
.
(
2023
北京
卷
)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
·
乐书》记载:
“
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
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
A
.
重视选贤任能
B
.
尊重个性自由
C
.
强调多元互鉴
D
.
注重仁义道德
11
.
(
2023
全国
卷
)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土地兼并程度
B
.
经济发展水平
C
.
人口自然增长
D
.
移民流入数量
12
.
(
2023
浙江
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
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先祖的伟大发明。丝绸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产品,早在张骞开拓
“
丝绸之路
”
之前,就已出口国外。
至明代,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太平洋航路的开通,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出现
四、中国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创新真题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