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一.选择题(共
13
小题)
1
.(
2023•
虎林市校级二模)下列南极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泰山站
B
.昆仑站
C
.中山站
D
.长城站
2
.(
2023
春
•
覃塘区期中)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为了确保
“
人类最后一片净土
”
,科考人员应该( )
A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储存并带回国内处理
B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浅埋处理
C
.开展捕捞捕猎活动,绿色生活
D
.在科考地区岩石上刻字,留下科考永久标记
3
.(
2023•
宜城市一模)关于极地地区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
B
.南极地区矿产资源匮乏
C
.过度捕杀极地动物是企鹅动物,破坏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D
.我国南极考察站是长城站
读
“
南极地区示意图
”
,完成
15
~
16
题。
4
.南极大陆( )
A
.所有经线均穿过
B
.周围被四大洋环绕
C
.泰山站位于南极点的东北方向
D
.所有科考站都有极昼现象
5
.南极大陆被称为
“
白色荒漠
”
,以下原因在思维导图中填写正确的是( )
A
.
①
——
海拔高
②
——
降水少
③
一
—
冰雪覆盖
B
.
①
——
降水少
②
——
冰雪覆盖
③
——
海拔高
C
.
①
——
海拔高
②
——
冰雪覆盖
③
——
降水少
D
.
①
——
降水少
②
——
海拔高
③
——
冰雪覆盖
中国南极泰山站主体建筑造型犹如飞碟,建筑底部架空。泰山站应用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来减少燃油消耗。如图为南极泰山站景观图。读图,完成
23
~
25
题。
6
.泰山站太阳能发电量最多的是( )
A
.
3
月
B
.
6
月
C
.
9
月
D
.
12
月
7
.泰山站主体建筑底部架空是为了( )
A
.抵御台风侵袭
B
.防冰雪融水进入
C
.防紫外线辐射
D
.避免被风雪掩埋
8
.我国建设南极科考站有助于( )
A
.研究海冰和冰盖动态
B
.开发南极的矿产资源
C
.增加我国的淡水储量
D
.获取南极的生物资源
2022
年
10
月
26
日和
31
日,中国第
39
次南极考察队
255
名队员分两批搭乘
“
雪龙
2”
船、
“
雪龙
”
船从上海出发,共同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预计
2023
年
4
月上旬返回国内。读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
1
~
2
题。
9
.下列关于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极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昆仑站
B
.所有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C
.泰山站在昆仑站的北方
D
.科考期间,广安市大部分时间为昼短夜长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于
2022
年建成。如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5
~
8
题。
10
.罗斯海新站所处的经纬度最接近( )
A
.
73°N
,
165°E
B
.
73°S
,
165°E
C
.
83°N
,
165°W
D
.
83°S
,
165°W
11
.(
2023•
东阿县二模)人们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最好不能选( )
A
.南极处于极昼期
B
.南极处于极夜期
C
.
2
月
D
.南极洲的
“
暖季
”
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
“
蔬菜自给
”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五个南极科考站都位于高纬度
B
.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点的东南方向
C
.在南极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酷寒、狂风、暴雨的困难
D
.
5
月~
10
月份是暖季,是科考的最佳时间
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
“
蔬菜自给
”
。读图,完成
6
~
7
题。
13
.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高地是为了( )
A
.防寒保暖,接收更多热量
B
.避免积雪掩埋和利于大风通过
C
.保护南极动物,防止动物误入
D
.防止南极冰水融化后淹没温室大棚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
14
.(
2023•
泗水县二模)读南极地区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
35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
“
雪龙
”
号于
2018
年
11
月
2
日从上海出发,
2019
年
3
月
12
日返回上海,完成考察任务。
材料二南极地区简图、南极地区气温曲线图。
(
1
)若科考船经中山站,再驶往罗斯海新站,行驶路线如图所示,其中,由
①
地到
②
地的航行方向为
。
(
2
)每年
12
月到次年
2
月是相对适宜在南极科学考察和建设考察站的时间,结合图和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
3
)南极科学考察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
1
~
2
米,如右图所示,这样设计是为了
。
A.
防寒、保暖
B.
防御动物侵袭
C.
防积雪融水进入
D.
防大风、防积雪掩埋
(
4
)自
1985
年开始,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了
35
次科学考察,每次考察都要克服冰障、大风、极寒等困难,你认为进行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是什么?
(
5
)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冰川消融,对极地乃至全球造成严重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注意哪些事情?
15
.(
2023
春
•
凯里市校级期中)读
“
南极地区图
”
,回答问题。
(
1
)图中海洋
①
是
洋。
(
2
)距考察站长城站最近的大洲是
洲。
(
3
)长城站在中山站的
方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必刷常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