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正弦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题型突破·析典例01思维进阶·拓视野02目录CONTENTS知能演练·扣课标03
01题型突破·析典例
题型一 三角形面积的有关计算【例1】 △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cos A=,b=3,c=2,则△ABC的面积为( ) A.1B.2C.2D.A.1B.2解析 因为cos A=,所以sin A=,所以S△ABC=bcsin A=2.故选C.
通性通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依据和解题策略(1)依据:一般用公式S=absin C=bcsin A=acsin B进行求解;(2)解题策略:①若所求面积为不规则图形,可通过作辅助线或其他途径构造三角形,转化为求三角形的面积;②若所给条件为边角关系,则需要运用正、余弦定理求出某两边及夹角,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求解.
在△ABC中,若△ABC的面积S=(a2+b2-c2),则∠C=( ) A.B.C.D.解析:由题意可知,在△ABC中,满足S=(a2+b2-c2),即absin C=(a2+b2-c2),又由cos C=,所以absin C=abcos C,即sin C=cos C,所以tan C=1,又由∠C∈(0,π),所以∠C=.故选A.
题型二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例2】 在△ABC中,已知a=8,∠B=60°,∠C=75°,求∠A,c.解 ∠A=180°-(∠B+∠C)=180°-(60°+75°)=45°.由=得,c== ==4(+1). 所以∠A=45°,c=4(+1).
通性通法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在△ABC中,已知∠B=45°,∠C=60°,c=1,求最短边的长.解:因为∠B=45°,∠C=60°,所以∠A=75°,故∠B最小,所以b为最短边,由正弦定理=,得b===,故所求的最短边长为.
题型三 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3】 在△ABC中,已知a=,b=,∠B=45°,解此三角形. 解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b<a,∴∠A=60°或120°,当∠A=60°时,∠C=180°-∠A-∠B=75°,∴c===;
当∠A=120°时,∠C=180°-∠A-∠B=15°,∴c===. 故当∠A=60°时,∠C=75°,c=; 当∠A=120°时,∠C=15°,c=.
(变条件)若本例中“∠B=45°”变为“∠A=60°”其他条件不变,解此三角形.解:由正弦定理=,知sin B==,∵b<a,∴∠B=45°,∴∠C=75°,∴c===.
通性通法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步骤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a=3,b=,则∠B=( ) A.B.C.或D.3D.3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sin B=,因为∠A=,a=3,b=,所以sin B===,因为∠B∈(0,π),b<a,所以∠B=.故选A.
02思维进阶·拓视野
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1.6.2第一课时 正弦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课件)